陪她闹:“来,打我一拳,老子倒要看看你有多大力气。”

蓦地,左渔懵了懵,被他这句话击中,仿佛时光飞速倒流,眼睛一下子就酸了。

曾经,许肆周也说过跟他一模一样的话。

那时候,他将她考拉抱到楼梯扶手上,她心一惊,威胁他说如果他再不放她下来,她就要咬他了。

可是他却依旧很拽很纨绔地说:“那就咬吧,老子倒要看看你有多大力气。”

左渔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陈延……你真的好像一个人。”

陈延神情凝了凝,透过她这样一双思念到极致的眼里看到她对那个人的爱,不动声色地移开脸,伸手指向远处的海报:“像他是吧,很多人都这么说。”

陈延随手一指,指的是16年大火的电视剧《太阳的后裔》里男主角的海报,柳时镇大尉穿着迷彩军装,双手叉着腰,目光坚定而深邃。

左渔随着他的动作看过去,心里有惦记,但也低低地配合着说道:“是。”

话题就这样被岔过去。

可左渔却记起之前去杭州参加学术论坛,她陪室友去了趟灵隐寺。寺庙内古钟悠悠,庙宇楼阁,远山如黛,鸟鸣啁啾,僧人说,遇见什么人,喜欢什么人,皆有命数。

左渔有些遗憾地听进去了,以为年少时的爱恋大多无疾而终。

之后的一个星期,左渔前往美国,伴随着波音747的轰鸣声,她飞抵了大洋彼岸。

那一年,她忙忙碌碌,即使去到陌生的环境,她依旧适应自如,每天上下学,认识了新的朋友,和各种肤色种族的老师同学探讨学术问题,每天过得自由且充实。

从一个小县城,她来到了更大的世界,见识过曼哈顿悬日,也到过波士顿自由之路,看过费城的思故河两岸的樱花,也淋过华盛顿的雨。

大四她结束交换,回校准备毕业。

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实习的实习,考研的考研,每个人都很忙碌。

左渔放弃了学校的保研名额,准备申请英国牛津大学dpir的国际关系硕士。

她申请的是一年制研究准备硕士,授课式,但录取条件严格,光是申请材料,她就十分认真地准备。

成绩、简历和外语能力于她而言不是问题,同时院里的几位大牛教授都非常认可她,愿意给她撰写推荐信给她引荐。

所以,她写完个人陈述和两篇ws后,就开始着手准备面试了。

毕业前夕,一切终于确定下来。

六月初的时候,fionna告诉她济南有个活动,让她出席一下。那天她收拾好东西从学校出来,准备打车去机场,走到图书馆门口她偶遇了陈延。

他穿着笔挺的黑西裤,白衬衫掖进裤子里,显得腿特别长,整洁利落。

那时她正搜着打车软件,陈延开着一辆捷豹f-type停在她面前,降下了副驾的车窗,让她上车。

左渔知道他自从大二开始,一边做大创一边创业,跟着几位赏识他的大拿推项目,后来一步步升级成为核心成员,目前身价不止七位数。

陈延最大的机遇发生在大三,当时几位大拿在中亚投资,准备修建高铁,但他在多线段独排众议,提出了公路桥的建议,就连当时远在美国的左渔都略有所闻。

这个建议被认为是一个颠覆性的想法,极大地节省了资方的成本,使得他的名气在业内迅速蜚声。

左渔站在车旁,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上了车。在车里,陈延关上了车窗,车子缓缓发动。

“去哪?”他问。

“仇姐跟我说有个活动,让我去济南。”左渔系好安全带,笑着说,“找个最近的地铁站把我放下,我搭地铁去机场就好。”

“你不是有助理?”陈延趁着红绿灯的间隙看她一眼,“怎么不叫上她?”

“嗯……”左渔一边点手机回爸妈消息,一边说,“她们在那边等我。”

平时出席活动,左渔身边总会带着个助理,陈延都清楚,于是“嗯”了声。

车内氛围静谧,只有左渔轻触键盘时发出的微弱声响。

大学四年,他们相处太多,现在不说话,彼此也不觉得尴尬,他默默陪过她很多次,已经习惯了在她的身旁。

陈延指尖敲击着方向盘,看着校道上提前离校的人群,突然想起四年前,知行高中毕业那时候。

左渔扎着马尾,穿着校服,背影轻快地从楼梯间前走过,那时候高考分数已经出来,他接到清华北大的电话,但他看着左渔纤细婉约的身影,还是默默在志愿调查表一栏,填下了“京津大学”四个字。

时间转换,他偏头看她一眼,她好像什么都没有变,依旧明媚,依旧鲜活。

这么多年来,他为了她拼搏,为了她奋斗,为了她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他的暗恋又何止四年,从高一入学开始,他就对她一眼心动。

只不过那时的他从不敢靠近左渔,只能默默地在她身后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