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致远是个精明的生意人,看透一个少年人的想法很简单。

他身子稍往前倾,表情带着一个父亲的无奈与和蔼,“小繁你也知道,江代出一直不肯跟我们去美国,说怕无聊,孤独,适应不了。我就想着要是你能去跟他做伴儿,他说不定就愿意去了。不然你看他那个成绩,留在国内肯定是没学上的,一想我就发愁。”

他这话看似是对着贺繁说,但眼神不时落向江代出,明显是同时问他们两个人的意思。

江代出眸子闪过一道晶亮,转头看贺繁。

贺繁也看向他。

但是从江致远那离开后,江代出当时那股兴奋劲儿又全没了。

回去的车上两人不住对视,都是一脸的犹豫和迟疑。

方才江致远给帮他们家办移民的中介去了通电话,和留学顾问大致聊了聊,顾问听完两人情况,表示对贺繁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参加完国内的高考,拿着高考成绩去申请美国的大学,不仅能省下许多额外考试的时间和费用,能选择的学校也相对排名较高。

但江代出则要走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子,给的建议是登陆后直接在当地找个语言预科班读起,达到要求也可以申请一些入学条件宽松,毕业相对容易的大学,这样一是不需要高中有什么好成绩,二也不必再浪费一年时间上高三。

江致远的意思是他们家目前只是临时落脚在华盛顿州,究竟在哪定居要根据投资方向考察个一年半载才能定下,但他俩将来想去哪个城市上学都随意。

要是江代出努力些,能尽快地把语言预科课程过关,就算两人上不了同一所学校,也完全可以选在同个城市一起读书,与他们之前打算一起考省会的计划只是换个地方。

只是如果决定是去,下个月江代出就得随江致远跟付雅萍动身,而贺繁要一个人在锦阳等到高考结束。

分开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说根本忍不了是真的,说为了对方能忍也是真的。

对于江代出,最重要的不过是能跟贺繁在一块儿,去哪念书,念什么书都往后排着考虑。

但他知道贺繁不像自己吊儿郎当,贺繁一直有目标和方向,也很上进,无论想去留学还是不想去都是有道理的。

因此他全听贺繁的,贺繁想念省理工,他就留下,贺繁想去美国,他就奉陪,豁出去挨一年相思之苦,不让贺繁留下遗憾。

而清楚决定权在自己手上的贺繁是有些彷徨的。

真要留学,他不可能接受江致远替他出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作为一个被人家不要了的孩子,他也有微不足道却暗自坚守的自尊心。

到时无论是自己打工负担,还是先接受资助以后再还,都会是个不小的经济压力。

且不提万一不小心,他跟江代出的事情暴露,该怎么担负“恩将仇报”如此骂名的心理压力。

相比于此,以他的成绩,在国内念一所将来不愁择业的学校才是更稳妥且自在的。

可自己是轻松了,江代出怎么办?

让他在最好的年纪,放弃只要自己点个头,他就能得到的灿烂前景与广阔视野,贺繁自问没法做到。

第107章

江代出的机票定在开学不久之后,走之前跟贺繁一起去看了小姨。

因为出生时的一些并发症,小姨的宝宝有很严重的进食困难,肺部也有问题,才几个月大已经被两次下过病危。

小姨夫说她把工作辞职了亲自在家照顾,怕孩子吐奶呛着,整天整宿地不敢睡觉。

还说她一见着认识的人就哭,一哭就止不住,精神越发迟钝恍惚。

小姨夫怕她见着他俩会想起年美红,又要难受,他俩就只在她推着孩子下楼遛弯儿时远远看了她一眼。

贺繁告诉江代出,家里有他在,不用担心,到了美国只管照顾好自己就行。

江代出得先跟江致远付雅萍会合,一起从首都飞,贺繁课业太忙不能请假,只能在锦阳的高铁站送他。

临行在候车大厅,江代出不管旁边有人没人,一会儿拉拉贺繁的手,一会儿碰碰贺繁的肩,不停跟他说话。

“贺繁,你要好好吃饭,不爱吃的菜你就夹了扔出去,别勉强自己。”

“学习别把自己搞得太累了,高考也别有压力,你看我不高考也有学上呢。”

“过生日那天,我们通一整天电话怎么样?就当一起过了。”

江代出拖着行李,红着眼睛,两片薄嘴唇没完没了开合个不停,一通嘱咐好像贺繁才是那个让人放心不下的旅人。

贺繁拿着江代出的车票核对了车次和进站口,算好时间,江代出问他一句他就轻声回答一句:“行”,“好的”,“知道了”。

他没有过多地把离别的情绪表现出来,尽量在心里克制着,所以很怕话说多了就会绷不住。过几天的行程一定奔波劳顿,他不想江代出身体疲累,心里还要记挂他。

可江代出还是能从他紧攥的指尖和嘴角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