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给他解释,铭献帝自然也知道其中深意。

叛军准备了这么多年,就是想要仰仗这次寒灾之势,一举推翻大齐王朝。

一旦大齐王朝覆灭,那大吴王朝将要直面这些叛军。

皇子被害案之事,大闹吴都的人,就是那伙叛军。

当时的铭献帝,险些被人行刺致死。

由此可以看出,这伙叛军的高品武者的数量,不容小觑。

如果说大吴朝中有奸细存在的话,在兵临城下之时跳反,那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现场,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此时已经不是出不出兵攻打大齐的问题,而是在大齐覆灭之后,大吴能不能独善其身。

此时,众人的目光齐齐看向坐在主位的铭献帝。

而铭献帝的目光,则是看向观星震。

“国师,那庆言可有说过应对之法?”

观星震道:“在适时之时,对大齐伸出援手亦或者一同对敌!”

此话一出,一旁的薛城嚯的起身,不顾在场众人的身份怒声道。

“怎可如此!国仇家恨怎能伸出援手,这与资敌何异?”

“于情不合、于理不合、于国不合!”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怒不可遏的薛城,却并未多说什么。

而正在此时,六部尚书中的礼部尚书适时说道。

“陛下,薛城元帅所说也不无道理,我大吴与大齐之前在边塞之地就时常有摩擦。”

“即便我等不落井下石,对待大齐也应该是冷眼旁观的态度,而非出手护其周全。”

兵部尚书道:“我大吴士卒一直将大齐视为仇敌,一旦我等出兵援助,恐会失了军心。”

工部尚书道:“陛下三思,如若同仇敌忾之际,那大齐士卒包藏祸心,我大齐危矣。”

另外三部尚书齐齐起身,对着铭献帝躬身行礼。

“事关大齐数百载基业,还望陛下陛下三思。”

看着三军元帅以及六部尚书在内,所有人都是保持反对意见,包含铭献帝在内,其余人的脸色都变的凝重起来。

铭献帝的脸上也露出为难之色,先不说庆言的话是不是无端揣测。

就算真如庆言所说,那也要看这件事情顺不顺民心。

一旦失了民心,让那些有异心的亲王、王爷直接有违祖训为由,直接谋朝篡位。

同样出身皇室正统,也不怕遭人唾弃。

如果对方是皇室之中颇有名望之人,到时一呼百应,到铭献帝的皇位恐会不保。

一番权衡之后,铭献帝的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国师,此事一旦让大齐子民知悉,恐会寒了大齐民众的心,朕觉得此事的可行性有待商榷。”

铭献帝的话,说的很委婉,可他话中的意思,就是劝观星震打消这个念头,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实在不高。

听到铭献帝的话,司空震沉思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