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会得罪无数人啊。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闭上了眼,想象着历史中朱棣迁都的魄力与勇气,他说迁都比自己容易啊,毕竟是造反出身,连自己侄子都敢拉下马,连十族都敢杀,你们这群官员算什么……

朱棣有冷厉的铁腕,朱允炆没有。

自登基以来,朱允炆虽然不止一次对内挥动“龙爪”,得罪了不少士绅阶层,但“龙爪”之下,更多是让人出血,不怎么要人命啊。可迁都这一记龙爪手,是真的会要人命……

难办啊。

朱允炆昏昏沉沉睡去。

鹅毛大雪沸沸扬扬,热闹的紧,趁着没有人打扰,连夜铺造出一个洁白的世界,一切似乎在雪中实现了平等,都是一个颜色。

接近黎明,天越发冷了起来,朱允炆逐渐被冻醒,侧头看了看一旁不远处的夏元吉、杨士奇,两人也被冻得哆嗦,正挤在一起睡。

刘长阁见朱允炆醒来,在火盆中添了两根木柴,上前问安。

朱允炆裹紧了一点棉被,轻声说:“把火盆挪一挪,他们两个的被子有些单薄。”

刘长阁刚想劝说,却看到朱允炆不容拒绝的目光,只好将火盆移了过去。

“汤不平呢?”

朱允炆问。

刘长阁指了指门外:“在外面守卫。”

“让他进来休息吧,大雪夜外面严寒,这里又是民居之地,无需如此疲惫。”

朱允炆安排道。

刘长阁起身去喊汤不平,回屋之后却发现朱允炆已在穿衣,朱允炆没有让人伺候,起来之后,便吩咐两人拿出奏折,让两人躺在床上休息。

安全局随行是很累的,每日休息时间往往不到三个时辰。

坐在火盆旁,朱允炆小心地烤了烤手,然后取来一封奏折,奏折是身在交趾的张紞写的,韩观具名,这种军政一体的奏折,朱文奎通常都是直接转给朱允炆的。

张紞与韩观的文书内容并不是好消息,朱允炆告诉裴伯耆交趾海河清宴月并不是完全真实,确实,在大明掌控下的交趾实现了大部分地区的和平,无数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明收回安南并改为交趾的举动,彻底得罪了陈氏残余势力与胡氏残余势力,这两股力量虽然不大,却很贼。

这些人是当不了海贼的,毕竟有爱州港与大明水师,到海上去,估计没跑三天就被干掉了,但他们却当起了山贼。

交趾多山,有些山林还是一些原始森林,大明军士无法深入围剿,调大军去打吧,他们又直接当猴子跑了,不打吧,改天他们又冒出来抢东西。

这种土匪式的游击战法让张紞与韩观很是头疼,别看山贼数量不多,大致有三千余人,却拖着大明两万多军士不得好好休息。

张紞试图招抚,但没什么效果,还搭进去几条人命,韩观的意思很清楚,希望朝廷调一批广西狼兵进入交趾山区,彻底将这群山贼给咬死,也免得夜长梦多。

朱允炆沉思良久,最终拒绝了韩观调广西狼兵进入交趾的打算,狼兵虽然厉害,也熟悉山林作战,但终归是土司力量,打顺风顺水仗没问题,一旦遭遇折损,被人迎头痛击两次,迟早会崩溃,不听从指挥。

韩观想要剿灭山贼,只是肉体上的消灭,但朱允炆想要的却是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消灭,让这群山贼死无葬身之地不说,还必须警告所有的越人,山林不是他们的退路,他们也没有任何退路,只能跟着大明走!

“调三百侦察兵入交趾。”

朱允炆提笔写下一份调令。

面对游窜不定的安南残余势力,朱允炆决定动用大明京师中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侦察兵伴随新军之策出现,至今也只有四年多的时间,是京军中最神秘的特种兵种,直接归朱允炆节制与调动。

侦察兵是京军中精锐中的精锐,在四十万京军中,只选拔了两千人,名副其实的二百挑一,擅长刺探情报、攀爬、刺杀、隐匿、追踪,武艺高强,弓马娴熟。

虽然这群人名声不显,似乎并不存在,但朱允炆每次出行,都有着不下三十名侦察兵的暗中保护,分散在不同方位,环顾着周围三里的动静。

一口气拿出三百侦察兵,朱允炆是认真的,哪怕对手是三千流寇。

朱允炆不喜欢拖沓,如果任由山贼乱打游击,搞得民不聊生,军士疲惫,早晚会出大问题,既然如此,那就彻底送他们走吧,反正现在是冬天,走海路去交趾爱州港顺风顺水,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批过张紞与韩观的奏折之后,朱允炆开始翻阅其他奏折,只要看一眼奏折后面跟着一个稚嫩的笔迹,就知道这是朱文奎的批复。

朱文奎在京师“做得”不错,因为年纪小,许多事不理解,也很难弄清楚与给出判断,但这并没有难住他,他会找詹事府的人问,如果詹事府与内阁、六部意见一致,那就拿到朝堂上公开讨论,同意的多,就点头。

如果詹事府、内阁、六部存在意见冲突时,则让各自写成文书,在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