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数据推算过程中,他的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个猜测。

一个让他宁愿冒着得罪中科院也要‘拆台’的猜测。

一个离谱到以他现如今的地位,都不敢直接言明的猜测。

而眼下随着徐云这番话的说出。

威腾心中的把握,又大了那么两厘米……

恰好在此时。

潘院士身后的屏幕上,也投放出了徐云计算出的概率轨道公式,以及一些相关数据。

f(t):=n(t)/n(0)=e(-t/π)。

n=n1(0)[h1exp(-λ1t)+h2exp(-λ2t)+……hnexp(-λnt)]。

y(xn+1)-y(xn)/h≈f。

在公式出现后。

威腾也很快理解了公式的一些内在含义。

例如那个“:=”是定义符号,它表示将右边的东西定义成左边的东西。

也就是徐云为f(t)赋予了一个物理意义:

某个原子在时刻t依然存活(没有衰变)的概率。

n=n1(0)[h1exp(-λ1t)+h2exp(-λ2t)+……hnexp(-λnt)]这个公式则描述了到时刻t还剩多少原子,只要将剩下的原子数目比上最初的总原子数,再拓展到更小的微粒上就行。

在公式出现的同一时间。

包括威腾身边的杨老在内,现场的诸多大佬不约而同的拿起了纸和笔,开始计算起了fx取值和指数映射生成元的相关数据。

诚然。

这种量级的计算上人脑要逊色于机器,因此他们笔算的精确度肯定要远低于超精尖仪器和超算的结果。

但别忘了。

他们其实并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数值,而是只需要印证威腾的说法罢了。

也就是只要分析出这两个数值是否如同威腾所说的那样,一个偏大一个偏小就行。

如此一来。

难度就要小很多了。

很快。

唰唰唰——

现场响起了一阵阵指尖划过算纸的声音。

当然了。

在众多大佬聚精会神的时候,那些媒体人和直播间的观众就相对有点儿折磨了。

一方面他们迫切的想了解威腾猜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却由于方向的缘故,只能看着那些大佬自嗨。

鲜为人的苦恼jpg。

就这样。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

同样坐在第一排、位于威腾身边两个身位的特胡夫特率先停下了笔。

此前曾经提及过。

杨老、特胡夫特、现在在icu抢救的格拉肖以及去世的温伯格,算是国际公认的现代物理学四大天王。

他们各自都有不少粉丝认为他们是当今物理学的第一人,经常打的莉莉的脑子都快出来了。

而在这四人中。

格拉肖和温伯格擅长的是物理直觉和taste,也就是发散性的思维,也就是天马行空但却很准确的猜想。

杨老则比较擅长数学框架,也就是引入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

特胡夫特擅长的则是算功,通过演算和细节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