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节(第2/3页)
章节报错
一,需要这些人,镇压反抗、维护统治,也需要这些人。
只是,武举选出来的人才,未必是真正的将才,真正的将才,是需要经过战争打出来的。
今年十月份首次开科举,什么时候机会成熟了,收拾安南的时候可以带一批人去,如果能再出一个两个张辅一样的人才,那将是大明之幸!
即使是没有张辅级的将才,出几个悍勇的武将,也是不错的。
说白了,这是一场投资。
“皇上,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德彝求见。”
双喜低声禀告。
朱允炆点了点头,示意请其入殿。
戴德彝行礼后,道:“皇上,春闱考试即将发榜,殿试也将如期举行,臣请命自二甲、三甲之中,选出六十贡士入都察院。”
朱允炆揉了揉眉头,道:“戴爱卿,都察院前不久新增两百余人,这才撒至大江南北,又要六十贡士,是否有些过了?”
都察院作为监察机构,人多是有好处的,但人太多了也是个麻烦,现在主管都察院的是戴德彝,他能控得住场面,若是他日换了人,谁能控制如此大的盘子?
若监察机构成为了言官朝政攻讦的工具,一人一封奏折,都足以将任何大臣乃至自己淹没!
要知道,在朝廷中,谁的声音大,谁的声音多,那谁就占优势。
六部之首的吏部,总共才两百多人,一个都察院都三百多了,再加人,都要朝四百去了,这些人可都是会说话,会写弹章的。
处理个政敌,冤枉个好人,扶持个傀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刘基刘伯温当年就这样玩过,结果是朱元璋对李善长“屡屡不满,多有呵斥”。
戴德彝一脸严肃地回道:“皇上,臣索要六十人,不为监察地方,只对都察院所派御史作监察,以防御史勾结地方,懈怠胡为!”
调整内阁,新四人组
监察里面的监察?
朱允炆眯着眼看着戴德彝,这个家伙倒有些想法,想在都察院内部设置一个监察都察院的部门,沉思少许,道:“六十人?朕可以批准,但有个条件。”
戴德彝放松下来,问道:“不知皇上有何指示?”
朱允炆起身走向戴德彝,道:“既然这六十人负责监察都察院御史,那就不能归于都察院,应设置在东厂之下,对六部、内阁与朕负责,而不对都察院负责。”
戴德彝惊讶地后退一步,连忙道:“这不太合适吧?”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戴德彝,摇了摇头,道:“让都察院自我监督,早晚会出问题。不若在东厂专门设置一个御史盘查司,专司御史调查之事。若发现御史与地方勾结,欺瞒朝廷,舞弊贪污,可直报朝廷。”
戴德彝悻悻然退出武英殿,自己只是想在都察院挂一个警钟,不成想朱允炆却给都察院悬了一把剑,这下不好玩了……
扩大东厂,是朱允炆不得不做的事。
言官太多,关于官员的弹劾奏章不少,一天少则关涉二三人,多则十几人。
可东厂调查一天能解决几个事件,查明几个真相?
东厂的人也没有窃-听器,电子眼,探察问题也需要一点点来,全靠一些安全局的老粗干活,那结果只能是眼下的情况:
案牍累累!
总积压着也不是个事,安排一些文人去干活,效率肯定高许多。
翌日朝会。
宋晟奏言,主张对安南用兵,以显大明煌煌天威,震慑宵小之辈,夺回被掠百姓,将安南胡氏抓至京师,杀头了事。
户部、兵部表态反对。
茹瑺也清楚宋晟此举只是展示五军都督府的态度,但此时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茹瑺陈言道:“胡杜授首,两万安南军士覆灭,安南胡氏必会惶惶不可终日。朝廷无需动用大军,只需遣一使臣前往,一可展示我大明天威,二可弘和平于四方,三可收回我百姓。止戈为武,方为上策。”
内阁郁新支持安排使臣前往安南,道:“不若先遣使臣于安南,探寻安南态度,若其愿归还我大明子民,恳乞求饶,大明应有宗主国度量。若其不尊不从,一意孤行,再动大军也不迟。”
文臣附言者众。
朱允炆答应下来,问道:“既如此,安排谁去安南合适?”
此话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出使解决问题,自然是成本最低的法子,无外乎路费,说说话就回来了,纯当一趟长途旅游。
可问题是,旅游的地方有点特殊,它需要出国……
万一安南胡氏不听话,真的一心反抗大明,撕破脸把使臣给咔嚓了,家里老婆孩子的怎么办?
出国有风险,出使需谨慎。
眼看要冷场,吏部尚书蹇义出班,推荐道:“臣以为行人司谭胜受可承担此任,其曾出使过三佛齐,去一趟安南,应不成问题。”
朱允炆微微点头,答应道:“既如此,就由内阁拟写敕令,问问安南胡氏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