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暂且不说,关于辽东的计划早就定好,虽然目前辽东满清有所变化,可朱怡成并不打算改变计划。

至于另一个西北,也就是满清中枢那边,朱怡成考虑到整体暂时也不去动他,仅仅以封锁物资来限制。

所以说,除去这些地方,剩余的就是北边的蒙古了。对于蒙古,在前明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前明时期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无不想过彻底收服蒙古,可几次北征却依旧未能达到目的。

在前明强盛时期,蒙古部落不是见明军打来就四散而逃,或者假意臣服。等明军一走,这些蒙古人又恢复了旧模样,该干嘛就干嘛,没东西了就来边境抢上一把,再杀几个人,丝毫不把前明军队放在眼里。

当然了,这也有当时的条件限制,蒙古太大,而且汉人是农耕,蒙古人是以放牧为生,两者有着极大区别。所以前明近二百多年来,一直想收服蒙古却终究未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所以说,除了满清外,蒙古也是大明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对手。原本朱怡成是打算一步步来,先解决满清再向蒙古人出手,但现在因为辽东满清的突然变化,让朱怡成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再加上锦衣卫张冉汇报上来的情况,这些加起来,鉴定了朱怡成把目标对准蒙古的想法。

实际上,现在的蒙古相比原来的蒙古已弱了许多。首先是之前康熙时期刚同蒙古准噶尔部打了几仗,这几仗把崛起的准噶尔部打的几乎生活不能自理,就连其大汗噶尔丹也最终兵败身亡。

准噶尔在蒙古的势力被满清遏制后,康熙顺势又削弱了其他蒙古各部,使得蒙古再无雄主存在。

这件事对于满清在蒙古的统治是件好事,再加上满清一直所谓的满蒙一家政策,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满清在蒙古的统治地位会更为牢固,从而彻底消除几百年来中原王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和掠夺。

可偏偏这事就出了意外,康熙前脚刚平定蒙古,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后脚中原就烽火四起。

随着江南起义,朱怡成打下南京恢复大明统治后,满清哪里还顾得上蒙古那边?不仅四处调兵遣将围剿各地义军,之后更调动蒙古骑兵南下,以彻底消灭各部义军维持统治。

但谁都没想到,大明的崛起会如此迅猛,明军也从最初的义军变成了战斗力极强的新军。

收复北京城、江北站着、中原大战……,几年时间内,清军主力和部分蒙古骑兵被明军一一打残,同时由于满清联合和拉拢俄罗斯人,直接把漠北蒙古给卖了,导致漠北蒙古三部这三个强大的部落在满清和俄罗斯人手中飞灰湮灭。

等到这时候,蒙古各部已元气大伤,再加上蒙古人又没有噶尔丹这样能够统领各部的雄主,自然成了一盘散沙。

这也是目前蒙古的现实情况,正是因为如此,鄂尔泰才能在蒙古站稳脚跟,拥兵自重胁迫蒙古人。

名义上鄂尔泰依旧是满清臣子,实际上他现在已和军阀类同,手中捏着兵马,分化拉拢了一批蒙古王公,对于反对者进行排挤和打击,眼下大半蒙古都被他控制在手中,至于那些蒙古骑兵,大半也都归了鄂尔泰部下。

鄂尔泰是个聪明人,作为建兴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眼下清廷却在雍亲王摄政下,这时候无论他向东或者向西都没好果子吃。而且雍亲王包括明军暂时不动他,那也是因为他手握重兵,依托蒙古,一旦没了这些鄂尔泰知道自己连个普通人都不如,面临的就是身死族灭下场。

正是因为如此,鄂尔泰才会派人来北京,意图在大明这里找一条后路。在他想来,只要大明愿意,他索性脱离满清自立,然后摇身一变由满人转为蒙古大汗也是一条路。

反正所谓的满蒙一家,找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再加上转为蒙古,到时候按前明的例子向大明称臣,封一个恭顺王什么的当大明的臣子又如何呢?

对他有恩的建兴皇帝现在生死不知,大清也早就不是以前的大清了,鄂尔泰姓的是西林觉罗,又不是爱新觉罗,何况他之前已为大清尽力了,现在总不能跟着大清一起灭完吧。

这些,张冉都汇报给了朱怡成,再加上已经投靠大明的赵伙洛,鄂尔泰的想法朱怡成非常清楚。

不过朱怡成并不想仅仅收服蒙古,目前要收复蒙古首先收复鄂尔泰,但在收复之后,大明需要的是对蒙古的长治久安,也就是彻底把蒙古吞并,成为大明真正的领土。

但是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吞并蒙古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谋划,再加上一系列的行动。何况辽东那边的八旗异动,现在向蒙古下手不是合适的时候。

这也是朱怡成之前对于鄂尔泰的使者根本就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但是因为辽东的变化朱怡成突然间就想到了蒙古,也许这时候可以借蒙古的力量做点事,更重要的是蒙古的北边如今俄罗斯的势力在缓慢而又鉴定地南移,对于俄罗斯大明方面必须要有牵制,而在大明从政治、军事和地理位置各方面考虑,暂时是不可能直接和俄罗斯产生冲突的,那这时候蒙古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