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节(第1/2页)
章节报错
徐云和小麦便见到了一位表情肃穆的燕尾服中年人。
此人的样貌有些类似柯南里的詹姆斯,国字脸,右前额留着一戳刘海,胡须是浓密的八字形。
见到两人出现,此人坚决而又不失礼节的拦住了他们:
“两位先生,请留步。”
1850年的剑桥大学还不像后世那样可以免费参观,所以管理员在没有拍照合影这些‘职能’的同时,还要负担起核查身份的工作:
“两位先生,图书馆只对校内学生开放,请问你们有学生证吗?”
小麦和徐云同时点了点头。
他们掏出了艾维琳昨天顺路给他们的学生证,递了过去。
中年人先是接过徐云的学生证看了几眼,有些生硬的念着名字:
“o……o……裸缝?”
徐云嘴角一抽:
“先生,是罗峰啦……”
“抱歉……”
中年人道了声歉,正准备把学生证还给徐云,忽然动作一顿:
“等等,罗峰?你就是那位交还了牛顿先生亲笔信的东方人?”
说完他又想到了什么,飞快的将小麦的学生证接了过来: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徐云见说朝着小麦耸了耸肩,看来哈利波特的戏码又要上演了。
果不其然。
中年人见说表情一正,优雅的抖了抖衣领,对小麦伸出手道:
“麦克斯韦同学,罗峰同学,欢迎你们二位来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我是图书馆的管理员阿莱斯亚·海佛斯。”
徐云微微一挑眉。
瞧瞧。
不愧是做图书管理员的,这格局就是不一样。
这还是今天处了小麦以外,第二位和他打招呼的人来着。
另外海佛斯这个姓氏不太常见,再结合此人的职业判断……
如果没猜错,他多半就是剑桥镇上海佛斯书店的创始人了?
徐云之所以会对海佛斯书店有印象,一来是因为它是剑桥镇最古老的书店之一,名气很大。
邵洵美还和徐志摩、徐悲鸿在这家书店里面过基,称其为‘海法书店’。
二来么……
则是因为一篇文章。
没错。
又到了鞭尸《意林》的时间了。
依旧是徐云读高中那会儿,他曾经在《意林》上读过一篇文章。
名字叫做《剑桥的书摊》。
书中称。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1900-1940之间。
在剑桥大学的书摊上,人们总能见到一个口含雪茄,留了一撇小胡子,面带笑容的人。
他就是书摊的主人台维。
台维先生的书摊在剑桥摆了40多年,因为价格便宜,书样丰富,有许多教授和学生曾光顾过这个书摊。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他与台维是莫逆之交,甚至帮忙台维在讲课中直播带过货。
台维生前学校还曾专门为他举办过一个盛大的午餐会,师生们反他敬为上宾。
感谢他提供的“永恒而伟大的知识”。
文章最后感叹。
懂得尊重小人物的民族,才能够出现杰出的大人物,接着又是一系列的自我反思。
但徐云在到了剑桥之后才知道。
虽然台维不像之前的亚历克斯·达乌提一样完全是虚构的人物,但真正的原因却也和文章所说的截然不同。
这个所谓的‘台维’先生其实真名叫做古斯塔夫·大卫,也就是david,说是戴维也行。
台维这个词带有很强烈的早期翻译色彩——没错,最早提到他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邵洵美。
但邵洵美只是提过此人的名字而已,剩下的内容全都是《剑桥的书摊》这篇文章的作者添加的情节。
大卫书店确实为剑桥贡献了不少藏书,2022年的剑桥图书馆中大约有一千本左右的书册是购自大卫书店的原本,但这位老板压根不是什么小人物。
古斯塔夫·大卫是一位从法国搬到剑桥的书商,1860年生人,时间是没错的。
不过他没长胡子,同时因为肺痨的原因也不抽雪茄——照片在大卫书店一进门就能看到,有点像剃了胡子的狄拉克。
所以这在人设上就和文章有出入了。
其实呢。
古斯塔夫·大卫是一位法兰西的贵族后代,他在刚到剑桥的时候,立刻就给基督学院捐赠了5000英镑。
按照之前提到的购买力换算,大概现在的四百万上下吧。
另外邵洵美买的《莎士比亚全集》售价为35英镑,比当时的大众价格贵了20%,价格也一点儿都不便宜。
他最开始做的生意算是掮客,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家族渠道,售卖高卢和尼德兰出版的翻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