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杨振宁除此以外并没有添加什么有倾向的看法,否则这事儿在后世多半会成为黑粉攻讦他的武器之一。

同时考虑到这事儿很难通过言语去说服杨振宁,因此徐云并没有在这事情上费太多的口舌。

时间,自会证明一切。

随后徐云深吸一口气,再次看了眼墙上的时钟:

“好了,杨先生,通讯技术的价值与否,我相信您今后应该有机会亲身判断的。”

“所以咱们不如把话题还是拉回原处吧,不知您现在对于红岸基地的立项逻辑……还有什么疑问吗?”

杨振宁微微皱起了眉头。

令他皱眉的原因并不是徐云的这番话,而是他从徐云话里感受到的一股很微妙的情绪。

仿佛像是一位到商店里买烟的过路客,付钱的时候和老板相谈甚欢的聊了一会儿天,接着就要准备离开店铺继续上路了。

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种古怪的念头。

于是杨振宁连忙甩了甩脑袋,将这股莫名的想法抛到了脑后:

“小徐,我没问题了,不过这个项目的立项文件……”

“立项文件您就放心吧。”

徐云很是自信的笑了笑,解释道:

“这件事组织上的领导们都已经知道了,不出意外的话,您到首都和大领导聊天的时候他们就会提到这事儿。”

“至于项目资金和规划……红岸基地的建筑面积可能会比较大,我估摸着应该是今年年中动工,一年到一年半基本建设完毕的样子吧。”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在理论上得出的猜测,具体的执行时间还有效率都要要以现实为准。”

“如果按照21……咳咳,按照以往一些项目的进度,这个时间说不定还会更快一些。”

杨振宁理解的点了点头,又说道:

“明白,对了,小徐同志,你现在也在首都吗?”

说来也巧。

这时候的电话信号忽然出现了些许波动,因此徐云的回答在杨振宁听起来似乎有点儿缥缈:

“我啊……我不在首都,具体的情况估计过段时间您就会知道了。”

杨振宁闻言张了张嘴,下意识就想问什么时候能见到徐云——他对于徐云的好奇心是愈发浓郁了。

不过最终他还是克制住了这个冲动,毕竟此时他的审查都还没过,问这个问题必然不会得到任何结果:

“好吧,小徐,既然如此,希望我们能有见面的一天吧。”

“电话交流的再深入,也不如面对面泡上一杯茶聊天过瘾。”

电话对头的徐云沉默了几秒钟:

“会有机会的,杨先生。”

杨振宁点了点头,长时间的交流与计算让他下意识的打了个哈欠:

“小徐,如今时间已经……哦,都已经快十二点半了。”

“另外咱们该聊的也聊的差不多了,你看不如今天就先到此为止?”

徐云对此自无异议:

“没问题。”

“好,那我就先挂了,再见。”

“……再见。”

……

过年了(上)

“……”

挂断电话后。

徐云忍不住心情复杂的叹了口气。

虽然嘴上说着【再见】。

但徐云很清楚,至少在副本之内,自己和杨振宁应该是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毕竟……

此时距离自己离开副本回归现实,只剩下了数个月的时间。

而杨振宁的政审即便有自己的担保,也不可能加急到这个期限以内——有些流程还是要走的,因为知道徐云身份的即便算上首都的大领导,也不过八个人而已。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

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人的回国在国际物理界已然引发了一次大地震,海对面、霓虹、欧洲……甚至毛熊的视线都在关注着他们。

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

杨振宁和李政道或自愿或被动,总之注定都要成为某些人的关注重点,这时候让他们接触221项目和徐云,本身也不太合理。

后世酒桌上有句话,叫做【要说的都在酒里了】。

此时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情况某种,意义上和这句话也是类似的——要说的都在元强子模型里了。

因此尽管徐云内心很想和李政道以及杨振宁见一次面,但出于安全角度考虑,他还是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反正这个副本里杨振宁和李政道有望终结恩怨,这本就是超乎徐云预料之外的喜事了。

挂断电话后。

有些疲惫的徐云打了个哈欠,用内线电话联系上了执勤的牟方东,在他的协助下回到了自己的病房。

一夜无话。

……

徐云和杨振宁通话的时间点是腊月二十七,距离春节可以说是只剩下临门一